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6集课程复讲

华红霞学长

  
    本集主题:礼貌、如何落实弟(一)、家风传承

    1、求学问的三个法宝。
    求学问有三个法宝:智、仁、勇,“好学近乎智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”。只要好学,就跟智慧离不远;当我们力行圣贤的教诲,就能慢慢感受到圣贤存心,也能感受到众人的需要,仁慈、同理心就会出来;真正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失,进而改正自己的过失,能降伏自己的烦恼、坏习惯,这才是真正的勇者。

    2、出则弟 
    (1)弟的重要性。“出”是指家庭以外,就要学习“弟”“弟”包含兄友弟恭、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。一个人在家里面能够友爱兄弟、以礼相待,他出去与别人相交就能够把这个态度带出去。假如在家里面,跟兄弟就是吵吵闹闹,不守礼节,那出去不可能会突然变得很有规矩。所以,要认识一个人,直接到他们家最能看清楚。很多我们为人处事的行为,确确实实是在家里养成,所以为什么家教如此重要!
    所谓“门当户对”,是什么门当?是什么户对?最重要的是家教、是德行。现在的门当户对是钱财!“对”错了,本质错了,结果就麻烦了。所以“德行”才是家之本,才是国之本,绝对不是钱财。 
    (2)弟的本质。礼节、礼貌。《孝经》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,“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;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”。教导人民如何亲爱他人,如何关怀他人,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;教导人民有节有度,懂得尊敬他人,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。所以“悌”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,孔夫子也说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,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。

    3、孩子如何才能遇贵人
    一个人能不能遇贵人,从小就决定了:有礼貌。 孩子有礼貌,走到哪儿就赢得众人对他的疼爱;相反的,孩子假如没有礼貌,不只不会遇贵人,不只不会有很多助力,在言语、行为当中还会形成很多的阻力。所以,礼貌太重要! 
    蔡老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习惯,就是只要长辈到我们家,不管在干什么事,就一定会跑到他们面前问候他们,当一个人在做有德行的事,其实他的喜悦已经从内心散发出来了。
    礼貌这么重要,什么时候教?重要的事不能再拖了,再拖,孩子都太大了,习惯又成自然;许多事刻不容缓。所以,一定要重视这些影响孩子一辈子重要的德行,他将赢得非常多的助力。

    4、生活中如何落实弟(一)
    (1)兄道友,弟道恭。兄弟是同气连枝,血浓于水,是同一个父母所生,所以兄弟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。法昭禅师曾经写了一篇描述兄弟情谊的一首词,叫做“同气连枝各自荣,些些言语莫伤情,一回相见一回老,能得几时为弟兄;弟兄同居忍便安,莫因毫末起争端,眼前生子又兄弟,留与儿孙作样看”。人与人相交往,最常沟通的是言语,所以言语当中要柔软,要和谐,绝对不要讲话很冲,人与人的冲突,一半以上都是因为言语不合。我们要好好珍惜兄弟情谊,要懂得互相忍让,谦让,不要因为小小的事故就起了争执。我们上一代应该做出兄友弟恭的榜样,才能“留与儿孙”做好榜样看。法昭禅师这首诗词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。
    (2)兄友弟恭的古今案例
    杨淑芬老师:她认为唯有子孙贤孝,才能让父母宽慰。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教导她的甥侄辈读圣贤经典、写书法。由于她有这一分心,他们的下一代非常优秀。确实,一个家族能好,必然是长辈要带头示范,要真心付出。所以兄友弟恭,不只是在他们那一辈,还把它延伸到下一代子孙。
    庾衮待疫。晋朝时,庾衮的的村落有瘟疫,已经死了几个兄弟,另外有一个兄弟也病床在卧,长辈们带着孩子离去同,只有庾衮不愿意走要留下来照顾兄长,他说:我天生不怕病。然后亲自帮哥哥熬药,常常半夜在已逝兄长灵前痛哭、感伤。由于他这分对兄弟的友爱,他的哥哥奇迹似的好过来。所以,当人的心念很纯正,自然病毒就会慢慢转化掉。所以,爱心可以解毒,慈悲心也可以解毒。 
    李绩焚须。唐朝大臣李绩,对国家非常有功劳。他有个姐姐生病了,去探望时看到姐姐正好在煮粥,他就亲自帮她煮,因为风很大,不小心把胡子给烧了。姐姐在旁边看到很心痛,他说:姐姐的年纪都这么大了,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。所以,李绩在煮这个粥的时候,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,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多少的扶持,他都记在心上。
    蔡老师姐姐:蔡老师读书时身体不太好,要吃中药,而宿舍里不能煮,是姐姐每天早晚煮两次,再走很远的路送过来。而蔡老师也因为这样,病都很快好。所以 “兄弟睦,孝在中”, 确实让父母非常放心。
    (3)兄友弟恭还会感动家里的动物。家庭里处处弥漫起兄友弟恭,家族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。而且这种孝悌之风不只会感动人,连家庭里面的动物都会被感动。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昉,他家里面有七百余口,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一起同住,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的人聚在一起吃,,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左右,这一百只狗一定要到全部都到了才开动,有句话就是叙述这个情况,叫“一犬不至,群犬不食”。这种孝悌之风感动了他们家的这群狗。这个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朵,皇帝很感动,马上免去了他们家所有的徭役。所以,人的德行会感动狗。当然,有些人会说:我不相信。因为他们都没有去想到这些圣哲人的存心,所以没感应。

    5、家庭如何长久延续
    (1)习劳。之前讲过,真正让孩子去习劳,他才知道感恩,所以习劳太重要。假如今天孩子花钱很凶,他会奢侈;什么家活都不干,他会懒惰。而懒惰又会造成很有依赖心,然后又不知道感恩。又奢侈、又懒惰、又不知感恩。一个不勤劳延伸出来的坏习性可真不少。所以有见识的长者,他都会看到这些事情对孩子往后的影响,他就会有所坚持。
    曾国藩,四省总督,管理四省的总督。位这么高了,但是他的家规是:所有孩子的家活、自己份内事统统自己动手。这个决定太重要、明智!所以曾国藩先生的后代,几百年不衰!台湾有一位他的子孙,也很成功,叫曾仕强,也常常到各地去演讲。所以家风的承传至关重要。 
    (2)家规。人很有钱,又很有权势的时候,只要没有原则,家道必然在几代之内绝对会败掉。我们去研究林则徐、曾国藩、范仲淹的后代,一定会了解到,他们那些家规确实是看得非常深远。而家风往往两三代就败掉的,都是商人居多,因为人一有钱就会觉得 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他会瞧不起读书的人而且财大气粗的习性又被小孩给全盘吸收去了。 
    (3)积善。《易经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。
    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,写了一本非常好的书,叫做《保富法》,如何真正让你的财富可以绵延子子孙孙的方法。只有你保住了,那没什么了不起,因为你保住了,你也带不走;如何让子子孙孙都真正有福、有慧,那才是本事。
    书中记载,有一个周姓商人是开钱庄的,很有钱,财富是几百万的银两。一次他的某个钱庄的主管把他捐了五百两用于救治水灾,结果这个主管被这个周姓老板骂得狗血淋头。周姓老板说,他留住财产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只要进他的口袋的就不要给它流出去,就是一个字,就是“积”,积财。 其实,“积财丧道”,“一家饱暖千家怨”,你们家这么有钱,旁边的邻居都快要饿死了,你还不去救济他,他们已经对你颇有怨言。钱是通财,中国人说“有水斯有财”,水假如不流动就会发臭,钱不流动,就会发生副作用。后来周姓商人去世后把财产换成三千万大圆,分给十个子孙每人三百万。结果聂云台先生观察,在短短几十年当中,他这十个子孙全部都败掉,所有的钱财都挥霍完,甚至于已经有人走上街头乞讨。其中有一、两个还比较有修养,但是钱财也是都散掉,已经比较有修养了,可是还是留不住钱。 
    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,这个人做人还不错,怎么祸不单行?有可能祖宗的一些余殃还没有报尽,这个时候你要鼓励他行善要坚持,一定可以力挽狂澜;等他余殃消尽,绝对会有善报现前。有这样的见识才能够有好的子孙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年4月16日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